NPHOTO.NET
Nphoto.net
首页 > 资讯 > 摄影师 > 正文

『摄影师』马克·吕布:为了告别的纪念

2010-04-08 14:25   来源:metroer.com     网友评论 0 条   进入论坛

马克·吕布(Marc Riboud)把一生都交给了摄影,因为那意味着一种激情、一种偏执。他享誉世界也游历过世界,却始终对中国,对上海情有独钟。2004年巴黎欧洲摄影博物馆举办了他的个人回顾展,参观人数多达10万。2010年上海美术馆再次举办他的回顾展,策展人李凝说,“在email里,他反复强调这是最后一次展览。”聚散总有时。有影像和记忆为证,一切都无憾了。

高朋满座的城市

Marc Riboud已经87岁了。这一次他在上海美术馆举办的“直觉的瞬间”摄影回顾展上展出了118幅作品,许多作品从未公开发表过。自从1957年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后,这位闻名世界的摄影师访问中国的次数已经超过20次,他是第一个拍摄毛泽东的西方摄影师(“我当时很紧张,很怕踩到毛泽东的脚”),也拍摄过周恩来(“我非常钦佩周恩来,他非常睿智。他在延安时受过伤,握手时和别人的姿势不一样”),他拍过北京、上海、重庆、深圳等等城市里几乎已经被遗忘的景象,记录了这片“比历史本身还要古老”的土地上一个个平凡但意义深长的瞬间。

上海,无疑是Marc心里“最为意义非凡”的城市。热热闹闹的新闻发布会、展览开幕式上人群蜂拥而至,其中包括久仰他大名的摄影爱好者,也有各路艺术家,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李磊感叹道,“美术馆很久没那么热闹了。”满头白发的Marc颤颤巍巍地走过人群,密集的闪光灯让他略显局促,但这位以羞涩闻名的摄影师显然兴致高昂,每次出场时他都在身上特别装饰些他最爱的红色——第一天在脖子上挂了条红色格子围巾,第二天在口袋里插了一方红色手帕。

肖全在1993年就认识了Marc。当时Marc想找一个本地的摄影师做助手,在朋友的引荐下找到了肖全。“当时我才30多岁,Marc还不到70岁,一晃这么多年,我们都有了许多改变。”但Marc给肖全的感觉和第一次见面时相差无几,饱满的风度之外“特别有劲儿”,“是个学者型的人”。

“他始终保持着一种谦卑的态度,给年轻人很多鼓励。他很注重保持体力,每天早上都去游泳。他外出时总会带上5台莱卡相机(其中3台M6、2台R5),看我没精神的时候会说,‘现在要是碰到邓小平,看你拍不拍!’到中国工作时他总是早出晚归,合作久了我熟悉他的脾气:他不希望拍摄对象意识到他的镜头,知道他要按快门了,我就会主动过去引开对方的注意力。我们一起走过很多地方,在火车上一起吃红薯干。”

他乡即故乡

Marc的纪实摄影之所以动人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对细节的敏锐和构图的精准,而其中往往蕴含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——对Marc来说,这属于“无意为之”,他一再强调自己无心担起“记录历史”的重任或“献身政治”。他曾亲历过孟加拉解放战争,目睹逃亡的士兵一边脱去军服一边被敌方用刺刀猛击,别的摄影师纷纷涌上去记录残酷的杀戮时刻,他却盖上镜头,跑去叫警察来救人。“美”是他按下快门的唯一标准,他对东方、对中国的好感和温情,甚至被西方某些批评家斥责为“有意掩饰中国的丑陋面”,他不置可否。“一张好的照片能够感动人,而不是传达什么信息。我不是哲学家也不是社会学家,只是看到了事物的表面而已。”

他对出生地里昂已经没有太多记忆,他乡即故乡。Marc自己在展览的前言中说:“我喜欢离家出走,摆脱一切束缚,尽可能近地去观察改变了我们这个时代人们生活的一些事件。但这种观察不仅仅是出于好奇,更是我看到了那些启发我灵感的东西后被激发出的热情。我喜爱在混沌中寻求井然之时,那些视觉之上的惊喜和转瞬即逝的快乐。”同时,Marc特别在意作为摄影师和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,选择“忠于自己摄影师的角色,忠于自己的文化背景”。

Marc在上海住过和平饭店、浦江饭店和上海大厦,这次很想故地重游,无奈和平饭店在翻修,未果。“后来终于说通了上海大厦,让他到屋顶拍了个痛快。”零下2摄氏度的天气里,Marc冒雨拍了很久,“他兴奋得不得了。平时他会手抖,但拿起相机,一点都不会抖。”

肖全也提起Marc在屋顶的那一刻。“所有人都静静等着,不想打搅他。天空是翻滚的乌云,远处是浦东的全景。他举着相机怔怔站了很久,可能他也在想,不知道是不是以后还有机会再看到这幅景象。”

“我很怀旧……但这是城市的进步”

这次展览最终定下的118幅照片可谓不易:Marc从35万张旧作中精挑细选,并且全部重新手工冲印。他的太太Catherine假装抱怨道,“他每天都在家里拿着放大镜挑照片挑到深夜!”上海美术馆策展人李凝说,Marc在前期的沟通中近乎固执,“申报展览的手续非常繁复,时间也很紧张。但Marc不停要求更换作品,他总是说,‘这张也没有发表过,我也花了很多精力,能不能放进去?’直到我有点生气了他才说,策展人是老板,听你的。”Marc对来沪的整个行程没有提任何特殊要求,除了一点,“他说,必须让他想拍就拍。”

新闻发布会上,Marc特别介绍了一些未入展的上海主题的作品,比如飘浮在东方明珠边的黑色气球,比如街头广告牌上睁大的眼睛,比如旧式弄堂中的天真孩童。他还将同一地点、不同年份的照片结合在一起,物是人非,让人慨叹不已。采访当天,Marc坚持在展厅里为大家介绍作品的来龙去脉。看到一张上海弄堂的照片时,他说:“这张我很喜欢:有个姑娘在洗头,有破旧的浴缸,她爸爸在边上踱着步,自言自语道‘今天我们该干什么呢?’这些景象已经看不到了。”他去过磁悬浮尚未完工时的工地、去过施工中的外滩,拍下了许多上海旧区拆迁过程中的景象,“我很怀旧,也很遗憾,但这也是城市的进步。”

多年来行走世界,Marc从不在行囊中装上太多现代色彩的东西,“我曾在非洲一个小村庄里碰到一群裸体的男孩,他们第一次看到白种人,很兴奋。现代社会的入侵对他们来说可能是最大的悲哀,但我们也不能阻止现代化包围非洲的进程。我不反对社会的进步,也可能有点夸张,可是我们是否也该考虑下,可否放缓一下现代化进程的脚步,不要再竞争攀比式地建造高楼?”

采访最后,Marc在展厅里的电视屏幕前坐下,津津有味地开始看自己之前的采访剪辑。人生仿佛开始倒流:14岁时拿起相机,遇见Bresson而后加入Magnum图片社,拍下成名作《埃菲尔铁塔上的油漆工》发表在《生活》杂志上,去印度,去中国,去日本,去美国,去世界所有的角落……问他是否还记得那些获奖的片刻,他略带迷惘地摇了摇头,然后好像看一场与自己完全无关的电影般认真盯着屏幕。

转载须知:未经授权禁止转载!联系邮箱:biz@nphoto.net
文章分类:摄影师 标签:摄影师  纪实摄影  马克吕布  
本文网址:https://www.nphoto.net/news/2010-04/08/a702429be60200da.shtml

扫描关注微信
想第一时间收到最新的摄影资讯?请关注我们的 新浪微博 | 腾讯微博
记住本站网址nPhoto.net,加入收藏
评论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。登录 | 注册
< >
热门文章
  ©2012 新摄影. Nphoto.net.    关于NPHOTO  |   使用条款  |   广告服务  |   联系我们  |   招聘信息 京ICP证120230号   京ICP备12004737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