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5月,索尼发布NEX微单相机,首次将APS-C画幅传感器带入便携机身中,打破了画质与便携性之间的壁垒。上市不到一个月,第一代2款NEX相机就在日本市场将微单的份额从20%提升到40%。从此之后,NEX就一直保持着强劲的竞争力。
2011年初,索尼表示将全面更新NEX相机,首当其冲的就是今年6月发布的NEX-C3。NEX-C3是NEX-3的后续机型,不仅在外观上彻底“改头换面”,同时将旧作中的1400万像素传感器更换为经重新设计的1600万像素CMOS,并首次加入“照片效果”模式,提供12种创意效果滤镜,可以轻松获得不同的特效照片。
外观设计
如果说NEX相机的目的是将大尺寸传感器与便携机身结合起来,那么NEX-C3在这一点上走得更远。在第一代NEX相机中,NEX-3与NEX-5的外观差异主要是握柄的宽度与厚度。定位倾向女性用户的NEX-3握柄即宽且浅,握持时手指指尖不指向机身,目的是保护女性指甲。NEX-C3则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,握柄改为圆弧设计,尺寸和接触面积都大大减少,握持时手指侧面与机身接触,完全避免了指甲与机身的接触机会。不过对于手掌较大的男性用户来说,这样的姿势很难说得上舒服。
正面,机身卡口左下方是镜头释放键,左上角是金属拉丝的“SONY” LOGO,右侧是对焦辅助灯,分列镜头两侧的是左/右麦克风,在录制视频时同时记录立体声音频,右上角是“Alpha”标识。
NEX-C3的背面设计非常简单,一块3"的可翻转LCD屏幕占了大部分面积,紧挨屏幕的是上下两个软键,用于进行各种操作,转轮和一小块皮饰被挤在最右边。视频拍摄键则放在右上角的斜面上。为了追求兼顾便携性与画质,NEX-C3将控制键与握持部分都减少到最低程度,几乎没有给右手留下握持空间,单手拍摄不够方便。另外由于相机正面没有皮饰或其他防滑措施,手湿滑时单手持机需谨慎。
NEX-C3的背屏继承了前代机型的92万点3.0" XtraFine TruBlack LCD屏幕,提供3:2、16:9 2种显示比例,可向上翻转80度,向下45度。92万点分辨率带来的精细效果目前不仅在微单相机群中无出其右者,与不少中高端单反也不相上下。虽然相机屏幕效果与最终呈现在电脑显示器上的照片毫无关系,但仍不可否认精细的屏幕会给拍摄体验加分不少。尤其是对微单相机来说,其取景、操作、查看照片等都要依赖屏幕进行。
不支持触摸控制不得不说是NEX系列的缺憾之一。松下GF2上的触摸对焦/快门功能是一个非常实用的设计,尤其是对选择焦点不那么容易的微单来说。同时奥林巴斯最新的E-P3也改用了触摸屏,在这一点上C3处于落后。不过已经有传闻称索尼NEX-7将采用触摸屏,目前尚未证实。
尽管目前用户对可翻转屏幕的态度尚未达成一致,不过已经有越来越的人认可这一设计,而且这无疑已成为标准配置之一。抛开心理因素不谈,可翻转屏幕带来的拍摄便利是毋庸置疑的。C3的屏幕向上可翻转80度,几乎成水平状态,在低角度拍摄时任何人也无法忽视这一设计的优势;向下翻转45度,即使双手将相机举至最高并向下俯拍,屏幕也可与视线成垂直角度,取景毫无困难,在拥挤的人群中也令你有机会越过别人的头顶拍到前方画面。
与侧开旋转屏设计相比,NEX-C3采用的翻转屏不会从侧面伸出机身,占用空间较少,但也无法从相机正面取景(比如自拍),且无法将屏幕面向机身合起。不过决定采用何种设计的根本因素,还是相机体积的要求。
掀起屏幕后机身上贴有“长时间开启电源,相机表面可能会发热”的提示,但在我们的实际使用中,除了长时间拍摄视频外并没有发现发热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