钟情光影的人们都曾听说“定焦无弱旅”,因为定焦镜头呈现的完美焦外虚化和细腻的画质,让很多接触过定焦拍摄的影友,深深地爱上了这种让人心醉的味道,甚至一些大师在人像和自然写生创作中,也是非定焦不用。在微型单电相机异军突起的今天,这条定律依然适用。对奥林巴斯PEN系列和OM-D系列微单的广大用户们来说,高质量拍摄体验的实现,还需要寄希望于M.ZUIKO DIGITAL家族能够诞生更多优秀的定焦产品。11月,为了充实微型4/3阵营的定焦镜头力量,奥林巴斯先后发布了两款大光圈定焦镜头M.ZUIKO ED 60mm f/2.8 Macro和M.ZUIKO DIGITAL 17mm f/1.8,与微型4/3系统微单机身配合使用,效果令人期待。
M.ZUIKO DIGITAL 17mm f/1.8
M.ZUIKO ED 60mm f/2.8 Macro
M.ZUIKO ED 60mm f/2.8 Macro 微单“自然微距”镜皇
奥林巴斯M.ZUIKO ED 60mm f/2.8 Macro(以下简称M.Z 60mm f/2.8 ),毫无悬念,来自盛产高端镜头的奥林巴斯本土辰野工厂,这家工厂以卓越的光学品质和严谨的质量管理体系闻名于世。从M.Z 60mm f/2.8命名中的“Macro”字眼可知,它的主要用途在于提升奥林巴斯微单的微距特写拍摄能力。这支镜头等效35mm标准焦距为120mm,最近对焦距离为0.19mm,放大倍率1:1。奥林巴斯并没有因为它定焦镜头的属性,在复杂的内部光路设计上出现折扣。内部结构为10组13片、具有f/2.8恒定大光圈和7片圆形光圈叶片,加入了高成本的ED (超低色散)镜片、HR (高折射率)镜片以及E-HR (超高折射率)镜片,并且使用了ZERO超级镀膜、MSC超高速静音自动对焦技术。优质的选材和先进技术工艺的融合,实现了微距创作者的两个重要心愿:真正的圆形散焦,消除了微距拍摄时圆形散焦上的渐晕暗角;完美的背景虚化和边缘画质,宁静迅捷的高速对焦。
在优秀的画质和微距表现基础上,奥林巴斯还为用户带来了额外“福利”。 首先,它的浮动内对焦设计,由三个独立对焦系统驱动,在对焦时,镜头长度不会发生变化,因此,相机非常稳定,确保拍摄,不会影响抵近拍摄;此外,镜头采取了防水防尘密闭处理,可以在潮湿、雨雾和风沙环境创作,让“自然微距”名副其实。当然,希望M.ZUIKO ED 60mm f/2.8 Macro偶尔客串人像头的用户也不妨多做尝试,发掘更多未知精彩。
M.ZUIKO ED 60mm f/2.8 Macro拍摄样照
M.ZUIKO DIGITAL 17mm f/1.8 抓拍控最爱“厚饼干”
M.ZUIKO DIGITAL 17mm f/1.8是与M.Z 60mm f/2.8同期发布的另一款高品质定焦头,在介绍它的时候,不能不提到它与奥林巴斯微单产品拍摄理念的深度契合。很多影友为了实现轻松、便捷、高质量的随身拍生活,选择了奥林巴斯微单;也有一些人,在拥有奥林巴斯PEN系列之后,爱上了相机随身,想拍就拍的调调。究竟谁先谁后不是重点,关键需要有合适的镜头与机身配合,才能获取这份让人心动的灵便,体验妙手偶得的惊喜。
M.ZUIKO DIGITAL 17mm f/1.8拍摄样照
虽然从“身材”上说M.Z 17mm f/1.8这枚“饼干”厚了那么一点,但是相信f/1.8的明亮大光圈,足够让人选择性忽视它的厚度。何况厚度昭示着更为复杂的内部结构,拥有ZERO镀膜的6组9片镜组,包含3片非球面镜、1片DSA双非球面镜以纠正畸变、1片HR高折射率镜片矫正球面相差……事实上在辰野厂工程师的精工细作下,采用全金属镜筒的M.Z 17mm f/1.8最大处直径57.5mm,全长35.5mm,重量仅120克,完全符合精巧紧凑的抓拍头标准。在它的等效35mm标准34mm焦距下,使用者可以快速的实现主体和背景都清楚的泛焦拍摄,定格更多稍纵即逝的宝贵场景。在镜头上还布置了稍显复古的有刻度对焦环,来自奥林巴斯新颖的抓拍对焦机构,可以更加便捷的进行估算对焦,直观,简单。与MSC(Movie & Still Compatible)对焦系统结合,达成了快速、安静的对焦。
1+1>2组合使用 感受“定焦”魔力
每一台载入史册的经典高端相机背后,都有庞大的镜头家族支撑,而其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,往往就是定焦头。这就是造物主对“专一”的回报吧,定焦镜头设计中可以不必迁就变焦光路做出性能妥协、可以更紧凑、可以拥有更大的光圈和镜头口径、更容易诞生佳作的微距对焦距离……这一切成为优秀镜头的先决条件,从M.Z 60mm f/2.8和M.Z 17mm f/1.8这两支定焦镜头上都能发现。辰野工厂的精工细作、先进镀膜、MSC对焦系统等等奥林巴斯核心技术的融合,是它们实现更高品质的有力保证。